
曾经风光无限的“医药电商第一股”药易购,正迎来上市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。最新财报显示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,公司不仅连续两个季度陷入亏损,经营活动现金流更是大幅流出,主营业务持续“失血”。在传统B端业务萎缩、新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公司转型之路步履维艰,实控人减持套现更引发市场对其前景的深度担忧。
一、现金流恶化、营销低效,主营业务持续“失血”
2025年第三季度,药易购净利润亏损74.21万元,同比暴跌140.42%,连续两季亏损。更触目惊心的是,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-1.14亿元,同比骤降397.91%,显示其营收虽微增,但现金回收能力严重下滑。
与此同时,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2.47%至2.58亿元,然而前三季度营收仅微增0.21%,呈现出“高投入、低产出”的营销困局。另一方面,研发费用却大幅收缩,同比下降39.73%,研发费用率仅为0.26%。这种“重营销、轻研发”的模式,与其宣称的“科技驱动”战略严重背离,长期竞争力存疑。
二、转型遇阻,B端收缩、C端难扛大旗
药易购自2021年起推动从“药品流通商”向“全产业链平台”转型,但效果不彰。2025年上半年,其B2B电商收入下滑5.84%,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.34%,核心业务持续萎缩。政策层面,“七统一”中的“统一采购配送”条款进一步挤压其生存空间,而京东健康、阿里健康等巨头的入场,更使行业竞争白热化。
在C端布局上,尽管线上B2C业务增速亮眼,但营收基数过低,2024年占比仍不足1.3%。线下门店则陷入“开店不增收”的窘境,直营店一年新增425家,收入反降10.71%,单店效益急剧下滑。
三、实控人减持、税收优惠取消,多重风险叠加
在公司业绩持续承压之际,实控人李燕飞于11月10日通过协议转让减持5.23%股份,套现1.2亿元,转让价较市价折让15.34%。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内部人对公司前景信心不足。
雪上加霜的是,药易购因2024年鼓励类产业收入未达60%,不再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,需补缴约645万元税款及滞纳金。税优政策的退出,不仅加剧利润压力,也反映出其业务结构偏离国家鼓励方向,与公司所宣传的“科技大健康生态平台”定位形成反差。
结语
药易购正面临现金流、转型、治理与政策的四重挑战。在传统业务萎缩、新增长点尚未成气候的背景下,公司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,仍需时间检验。然而,实控人的减持与持续的“失血”经营,已为投资者敲响警钟。
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AI观察员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